社群媒體是溫暖巢穴或令人迷失的漩渦?Bluerider ART《社群圖鑑》以藝術呈現當代網路族群群像

Bluerider ART《社群圖鑑》

由古至今,「人」一直是藝術領域中不退流行的主題與描繪對象,不同時代的藝術家透過自身擅長的媒材,轉譯了時下的人物群像;同一時期、不同創作者的作品雖主角各自有別,擺在一起看卻仍能窺見相應之處,並能從中逐步梳理時代脈絡。藝術彷彿是捕捉每一世代社會群貌的照相機。

Profile Picture-04
Bluerider ART《社群圖鑑》展覽現場

在社群媒體興盛的今日,人們在網路社群「表現自我」的方式常是藝術家的創作主題,比如美國藝術家Rine Boyer與阿根廷藝術家Ramiro Smith Estrada,雖來自不同文化背景,卻共同經歷數位社群興起的大時代,他們分別以柔軟、復古並挾帶細膩觀察的文藝風格,與強烈、華麗又帶點街頭感的憤青美學,不約而同地探索著時下網路族群自我認知的議題——我是誰?而我們又如何看待彼此?兩人創作風格、觀察角度截然不同的作品,在台北藝廊Bluerider ART的牽引之下共同在《社群圖鑑》雙人展中亮相,即日起至2023年2月19日展出。

Profile Picture-02
Bluerider ART《社群圖鑑》即日起至2023年2月19日展出

Rine Boyer|以溫煦色彩細膩描繪人物特質、捕捉人際之間的微妙互動

長駐於美國芝加哥的Rine Boyer,常以身邊的親朋好友為描繪對象,透過細膩的觀察捕捉每個人的獨特性格,並將之轉譯到以單色調油畫為基底的作品中,巧妙利用個性化的符號圖騰、色彩、特定物件等元素呼應,在佈滿和煦油彩的畫布上,彰顯主角強烈的個人特質。除了對單一人物的描繪,Rine也喜歡透過作品呈現人際之間的互動、捕捉互動之間流露的微妙情感,搭配上啞色烘托出的溫柔、復古氛圍,以及內斂藏於背景中、猶如懷舊壁紙的圖騰紋理,形塑出令觀者會心一笑、讓人想一看再看的舒適視覺感。

Profile Picture-03
Bluerider ART《社群圖鑑》:Rine Boyer展區

《Hipster Culture》:紀錄芝加哥文藝青年群像

身為藝術家,Rine身邊自然少不了同為藝術工作者的友人,早期他以《Hipster Culture》系列畫作再現芝加哥的「文藝青年」群像,畫中以人為主角,輔以卡匣式磁帶、打字機、澆水盆⋯⋯等圖像,透過肖像呈現人物的穿著、肢體語言、使用物件等,令觀者想像其生活風格——有人是熱愛老物、鍾情復古的老靈魂;有人崇尚有機、返璞歸真,選擇定居於郊區,擁有屬於自己的都市菜園——畫中的每個人擁有不同的興趣,卻也共同享有對藝文的熱愛,而Rine則透過畫作進一步將個人連結到一種對於特定社群或者文化的團體描述,廣泛地闡述了現代城市中屬於文青的次文化。

FotoJet
Rine Boyer〈Brooke〉/Rine Boyer〈Kerem〉

《Ins》:以IG貼文為創作靈感,於現實世界再現網路內容

在《社群圖鑑》雙人展現場,Rine帶來全新系列作品《Ins》,顧名思義其創作靈感源自Instagram,藝術家以芝加哥藝術圈友人們的IG貼文為藍本,並特別選用呼應貼文比例的方形畫布,透過繪畫形式再現原本僅存在於網路上的內容。在《Ins》系列中,有姿態霸氣、神情自信的藝廊經營者InJung;有性格低調的收藏家Abraham和活躍於視覺戲劇領域、對動植物展現深切關懷的Jamie;也有個性熱情、幽默,總是朋友們的開心果的Cesar⋯⋯,他們雖身在同一社群,卻因不同身份而展露出不同的氣場與氣質,而Rine的細膩觀察與轉譯更是讓作品充滿趣味性。

FotoJet (6)
Rine Boyer〈InJung Oh〉/Rine Boyer〈jaimefosterart and abrahamseven〉

FotoJet (7)
Rine Boyer〈kimlaatwood〉/Rine Boyer〈Cesar Conde〉

透過《Ins》,Rine將網路內容拉到現實世界。隨著社群媒體越趨發達,衍生出許多人際之間的猜忌與顧慮,你是否曾認為社群上的美好都是假象,或是他人精心包裝下的產物?曾對互相標記、發限時才算有見面的新時代慣俗感到厭倦?對社群媒體提出反思的作品不在少數,但Rine卻溫柔地提醒了我們,那些存在社群的影像和照片,都源自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實經歷與交流,本質上充滿人情與溫度,引領觀者重新憶起網路社群最初的想望,難道不是要拉近人跟人之間的距離?

Profile Picture-21
《Ins》系列畫作的背景皆為該篇貼文的程式碼,由Rine以壓克力顏料手繪呈現

Ramiro Smith Estrada|以充滿反叛感「憤青美學」反思時代氛圍

來自阿根廷的Ramiro Smith Estrada,同樣對當代的社群媒體現象有細膩的觀察,但有別於Rine的柔軟和溫煦,他擅長運用鮮豔色彩、清晰的輪廓線跳,探討網路社群的社會、政治和身份議題,並以一種華麗且強烈的「憤青美學」呈現。畫中那帶有街頭風格的圖樣、刺青般的圖騰、如時尚雜誌和電影海報的構圖手法,都是Estrada創作風格深受大眾文化影響的線索,也是他對時代氛圍的反諷。

FotoJet (8)
Ramiro Smith Estrada〈It´s just Jenna〉/Ramiro Smith Estrada〈Relics and Ruins〉

出生於80年代的Estrada,成長於社群網路興起的世代,他認為社交媒體不僅重塑了人類對於文化的思考方式,某種程度也成為企業行使策略的平台——利用拍照並標記地理位置的圖像,遊擊式的廣告轉化成金錢——不論是品牌或個人,皆尋求無時不在的關注與成名的渴望,好像都在大量資訊流竄的社交日常中,主動或被動地編織著一個「我是誰?」的幻夢。

Profile Picture-17
Bluerider ART《社群圖鑑》:Ramiro Smith Estrada展區

因此,他以繪畫展現「世俗性」以及在文化社交壓力下的衝突,本次在《社群圖鑑》展覽中展出的作品,皆以社群媒體為題,利用挑釁與諷刺方式呈現時下注重「表像」的審美現象,對當代習以為常的網路社群生活拋出問號及對談。

Profile Picture-19
Bluerider ART《社群圖鑑》:Ramiro Smith Estrada展區

比如在〈Relics and Ruins〉、〈Young and Getting it〉及〈It's just Jenna〉三件作品中,人物的身體與臉龐幾乎只剩輪廓,如壁紙般的花卉圖案佔據大半身形,軀體、臉孔逐漸被物質取代,好似物件已然成為主角,而人僅是作品中的裝飾元素。對此,Bluerider ART在觀展動線上做了個很有趣的安排——剛走入藝廊門口,左手邊第一幅作品就是Estrada的〈Live, Life, Loathe〉,其乍看如綴以文字的抽象畫;看完全展、補足創作脈絡後,在離開前不妨再多看它一眼,也許你會有全然不同的視野,至於實際上會新看見些什麼,這邊就先不爆雷了。

Profile Picture-26
Bluerider ART《社群圖鑑》:Ramiro Smith Estrada展區

Profile Picture-20
Ramiro Smith Estrada〈Live, Life, Loathe〉

Estrada的創作,傳達了網路社群這種藉由重塑自我對外表現的管道,或許就是當下年輕世代看待世界的方式——我們如何被看待,似乎是存在的理由,而你我好像都無能反抗地需要這些「酷東⻄」。

《社群圖鑑》Ramiro Smith Estrada X  Rine Boyer 雙人展 

展期|2022年12月24日~2023年2月19日

地點|Bluerider ART 台北.敦仁(台北市大安區大安路一段101巷10號)

開放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9:00

門票資訊|免費參觀

資料、圖片|Bluerider ART

延伸閱讀

RECOMMEND

【2024米蘭家具展】在設計公寓探索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於2024年米蘭家具展登場的「L'Appartamento」設計公寓,由頂級義大利家居電商平台Artemest策劃,邀請六組著名的室內設計團隊、分別以不同概念出發,在一棟建於20世紀初期的米蘭別墅內打造居家的各種功能空間,展現義大利工藝的美麗與精湛。

Studio Meshary AlNassar|玄關與花房

Meshary AlNassar是一位來自科威特的室內設計師,熱愛設計中的故事和情感,希望「無論誰體驗我的作品,都感覺到這個空間是為他們精心策劃的,讓他們感到受歡迎。」Meshary AlNassar所設計的玄關處,以熱情好客的形象迎接參觀者,音樂、鮮花和照明營造出溫暖的氣氛,為整棟建築定下了基調。

一旁的花房,則從超現實主義中汲取設計靈感,採用淡粉色和淡藍色等柔和色調;這個空間既是參觀者對建築的最後印象,也是與戶外的最初接觸。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由Studio Meshary AlNassar設計的玄關。(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由Studio Meshary AlNassar設計的花房。(圖片來源:Artemest)

Rottet Studio|客廳

Rottet Studio由室內設計師Lauren Rottet創立,作為第一位被美國建築師協會和國際室內設計協會提升為院士的女性,她分享:「我喜歡把設計想像成一首樂譜,一開始先吸引人們的注意力,然後平靜而愉快地進行,逐漸增強到最歡樂的時刻。」

「L'Appartamento」的客廳是一個古典風格的空間,飾有鍍金牆壁和鑲木地板。暖色調木地板、金色的絲綢牆面裝飾、綠色的青瓷,讓整體色彩更為豐富:手工鑄造的玻璃咖啡桌、大理石壁爐檯面、不同材質的沙發和椅子反射出各種色調與質地。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客廳是一個古典風格的空間,飾有鍍金牆壁和鑲木地板。(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手工鑄造的玻璃咖啡桌、大理石壁爐檯面、不同材質的沙發和椅子反射出各種色調與質地。(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由Rottet Studio設計的客廳。(圖片來源:Artemest)

Tamara Feldman Design|臥室

Tamara Feldman出生於墨西哥城,受到當地充滿活力的建築、多元文化與歷史影響。由於母親、祖母都是創意工作者,藝術對於Tamara Feldman而言是再熟悉不過的世界;在東京學習與生活的經歷,更對她的作品有著深遠啟發。

在「L'Appartamento」的臥室,設計師不僅體現了自身的墨西哥傳統,也捕捉了地方感。她使用植物、木材和天然石材向大自然致敬,同時選用義大利藝術家精心製造的家具和裝飾品;透過黃色、綠色和金色等色調的軟裝,Tamara Feldman彷彿將窗外的樹葉意象帶進房間中,與赤土牆面相得益彰。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臥室的赤土牆面。(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透過黃色、綠色和金色等色調的軟裝,Tamara Feldman彷彿將窗外的樹葉意象帶進房間中。(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Tamara Feldman所設計的臥室。(圖片來源:Artemest)

VSHD Design|餐廳

VSHD Design相信設計師在改造和重新利用空間的同時,也為其注入了新的生命。「L'Appartamento」的餐廳圍繞著餐桌佈置,是一場現代主義與巴洛克美學間的對話。裝飾精美的牆壁和天花板,與時尚、線條簡潔的現代家具並存,邀請參觀者思考兩種風格間的對比與連結。

在設計過程中,VSHD Design選用以功能性和極簡風格著稱的單品,避開太過複雜的設計,使得歷史能與當代無縫融合,展現兩個時代的和諧共處。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餐廳是一場現代主義與巴洛克美學間的對話。(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VSHD Design選用以功能性和極簡風格著稱的單品,展現兩個時代的和諧共處。(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VSHD Design設計的餐廳一隅。(圖片來源:Artemest)

Elicyon|酒吧

位於倫敦的設計工作室Elicyon,期許將嚴謹的建築實踐與對設計和裝飾工藝的熱情結合起來,多年來為客戶打造了許多奢華且高度客製化的室內設計。

由Elicyon團隊打造的「L'Appartamento」酒吧是一種對古典概念的現代詮釋。古老的莊園中,通常會先在餐廳前設置一個「前廳」,裡面設有裝滿冰塊的大理石盆,用以冰鎮香檳。這個概念被設計團隊用於本次的空間中,並以多種材料紋理及柔軟的筆觸,營造整體的感官氛圍。扶手椅和環繞式沙發不僅營造出舒適感,還有助於空間的音響效果;牆壁上懸掛著地毯,在手繪壁紙的襯托下,更為房間增添了層次感。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Elicyon以多種材料紋理及柔軟的筆觸,營造整體的感官氛圍。(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牆壁上懸掛著地毯,在手繪壁紙的襯托下,更為房間增添了層次感。(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Elicyon團隊設計的酒吧。(圖片來源:Artemest)

GACHOT|花園

GACHOT是一家位於紐約的設計工作室,擅長融合永恆工藝與現代技術,創造出簡單、優雅、充滿細節的美感空間。

GACHOT本次負責「L'Appartamento」的花園設計,以「創造一個戶外的客廳」為概念,將舒適的室內與室外美學無縫融合。庭院中規劃了多個休息區、餐桌與吧檯,一旁鬱鬱蔥蔥的綠植和花卉,為華麗的氛圍增添了另一種風采。整個空間以柔和的棕色系、深綠色為主,酒紅色為輔,打造豐富迷人的色調,並成為室內區域的延伸。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花園設計以「創造一個戶外的客廳」為概念,將舒適的室內與室外美學無縫融合。(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一旁鬱鬱蔥蔥的綠植和花卉,為華麗的氛圍增添了另一種風采。(圖片來源:Artemest)
【2024米蘭家具展】探尋設計公寓裡的義大利頂級工藝!「L'Appartamento」巴洛克建築與現代主義的完美融合
整個空間以柔和的棕色系、深綠色為主,酒紅色為輔。(圖片來源:Artemest)

延伸閱讀

RECOMMEND

藝術銀行邁向下一個10年,締造比合作更深刻的「夥伴關係」 多元而永續的藝術生活

由文化部推動,始於2013年,現由臺灣美術基金會擔任執行的「藝術銀行」計畫,此10年間購藏逾3,000件臺灣當代藝術作品、扶植超過1,000位藝術家,並不斷拓展租賃模式與各單位合作的可能性,為大眾創造在日常生活即能欣賞、接觸藝術的環境,是臺灣值得驕傲的重要文化活資產!談起這一路走來,藝術銀行與外部單位之間深刻的夥伴關係,執行長林平說道:「藝術銀行是由國家提供資源、中立而專業的組織,因此對於自身的定位必需非常清晰——藝術銀行在面對藝術家、社會大眾與藝術產業三大區塊時,各有不同的任務與藍圖。如同LOGO上的三條流動曲線,藝術銀行像是海浪般,讓藝術作品以更自由多變的型態進入到各式空間,藝術作品就是一種未來貨幣,我們的目標讓其能永續發展、成為一種循環經濟。」

右手扶持臺灣潛力藝術家 左手連結社會大眾與藝術創作

面對年輕潛力藝術家,藝術銀行不僅是以購藏協助其創作發展,在租賃模式之外,更進一步推廣藝術家增加其大眾認知度,執行長解釋:「在提供租賃服務時,我們時常會遇到的問題就是『作品適租性』,藝術家的創作內涵往往並不是只有正向的情感,很多源自於生命黑暗面、議題較深沈的創作也很精彩,如何將這些作品推廣出去,甚至吸引新的收藏家收購也十分重要。」藝術銀行透過多元化的主題策展與大眾接觸,像是經紀人為藝術家打亮知名度、拓展多元市場;現階段官網成立「藝術家專區」,即為見微知著的舉措。

藝術銀行
藝術銀行 2024 櫥窗新展《藏木於林》概念示意圖

面對社會大眾,藝術銀行除了服務主要租賃客戶、開發培養潛力收藏家,更需要不斷地創造新的連結,讓藝術能走入人們的日常生活,「像是日前啟動的『社宅藝享』計畫,它像是另一個庫房以收藏青年藝術家成熟期的作品為主,為國家累積未來的文化資產,同時將藝術創意帶入全國各地社會住宅空間中,讓藝術的公共性以非固定的、而是成為流動性的循環經濟,實踐藝術社會化。」今年更計畫出版藝術維護手札《藝術醒世要言》,以輕鬆詼諧的方式介紹藝術品正確的親近與保存維護基本觀念,「我們想做一本像是宗教隨處可見的結緣善書,能流傳、易讀好懂,選擇與黃海欣藝術家合作,正是因為其插畫自帶幽默感、不用文本即可理解。」

藝術銀行
藝術維護手札《藝術醒世要言》(示意圖)

大型主題策展連發

藝術銀行今年就有數個精彩的主題展覽,將於臺中、臺東池上、屏東接連展出。第一個登場的是藝術銀行櫥窗10周年壓軸展,與台中李方艾美酒店合作,邀請5位生活提案家,融合總部所在地舊城區特有的生活歷史推出具有在地特色的臺中伴手禮。執行長也悄悄透露未來一年此櫥窗計畫也成為藝術家展示個人收藏的窗口,讓這個櫥窗成為了解藝術家背後能量與展現人性收藏慾念的窗口。

藝術銀行
藝術銀行 10 周年展覽計畫第 5 檔-藝術銀行櫥窗 x 李方艾美酒店
藝術銀行
李政勳作品〈250 Rectangles〉於酒店內一樓藝術廊道展出

緊接著於臺東池上穀倉藝術館3月30日開展的《如果你先我一步聽見》,是藝術銀行首次跨越中央山脈,並跨界邀請音樂藝術家王榆鈞擔任策展人合作,為展覽選件及音樂創作,以聲音為嚮導,帶領觀眾體驗不一樣的展覽形式。下半年藝術銀行將帶著藝術珍藏走入地方,與屏東文化處合作,執行長介紹道:「倘若我們以過去17~19世紀的藝術展覽分類法如靜物、肖像等方式展出當代藝術的作品,會是什麼樣子呢?」此概念將於屏東美術館上演一場老派與新藝兩種概念對話的特展,呈現「展示」的歷史樣貌與當代藝術對此一傳統型態的溢出與時代訊息的傳遞。

藝術銀行
《如果你 先我一步 聽見》展覽主視覺
藝術銀行
臺東池上穀倉藝術館《如果你先我一步聽見》特展,照片由台灣好基金會提供
藝術銀行
臺東池上穀倉藝術館《如果你先我一步聽見》特展

多元拓展,全新官網專區展示藝術家魅力

藝術銀行總是試著打破框架朝向更靈活永續、多元發展,與藝術產業之間的友善聯盟合作,像是藝博會的「MIT專區」計畫、推廣藝術作品數位圖像授權,都是讓藝術家、臺灣當代藝術作品能更普及、觸及更多媒介的方式。今年藝術銀行官網也將進行全面更新改版,好看也要好用,執行長說明:「我們要讓藝術家來到第一線,為其打造個人品牌,他們就像是在人群中,那些看起來很特別的人,官網中的『藝術家專區』以藝術家名字為搜尋分類,讓大眾能全方位解讀藝術家的人格魅力。」還有預計成立的「專業者群像」及「藝術地圖」頁面的規劃,「藝術銀行現階段即擁有3位修護師,在臺灣美術館機制都是非常少見的。如果這些幕後的專業角色不存在,藝術作品就無法妥適擁有或出現在公共領域中,希望藉由『專業者群像』讓這些專業能被更多人了解;『藝術地圖』則可以清楚看到全臺與我們合作展出的一百多個單位機構與其展出的作品樣態。」

藝術銀行化身「全臺最大藝術寶庫」,與夥伴們締造緊密的藝術網絡,帶著藝術作品深入淺出於人們生活的各種場景中,日常隨處都可以是展場,展示著藝術對生活的回應與創意的想像。

文 | 黃阡卉  圖片提供 | 藝術銀行